政务公开

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战略规划(2014—2020年)

发布时间:2014-05-27 来源:南海高新区

 

依申请公开

 

 

 

 

 

南府办〔201429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海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

2014202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局以上单位:

《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20142020年)》业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416

 

 

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战略规划

20142020年)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365娱乐场体育投注”)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历经20多年的积极探索,365娱乐场体育投注已成为佛山市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20082月,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365娱乐场体育投注对全市多个园区进行资源整合,实行“一区六园”的管理体制。“十一五”期间,整合后的365娱乐场体育投注为全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作出重要贡献,但仍未能有效解决主体园区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管理统筹能力不足等根本问题。2011年底,佛山市委、市政府对365娱乐场体育投注做出深化调整,将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南海高新区)、三水乐平园区(以下简称三水园”)设为365娱乐场体育投注的核心园区,以此辐射带动其整体发展。2013年初,佛山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践“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如何实现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更加紧迫的课题。

因此,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核心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发展攸关365娱乐场体育投注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根据国家、省、市的相关精神,经调查研究并广泛吸取社会各界意见,特此编制本规划。

当前,历经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全球化浪潮,世界已进入以科技创新资源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创新全球化阶段。作为新经济空间”,南海高新区不仅要承担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更要凭借佛山制造的优势实力主动出击,在创新全球化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在广泛链接世界创新尖峰区域、谋求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加速“中国制造”低碳转型的时代发展需求下,本规划提出了南海高新区的发展愿景——打造“中国智造金谷”,强调在国家层面探索创新驱动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在区域层面铸造更具竞争力与吸引力的特色优势,通过破除路径依赖、创新创业先天不足等发展瓶颈,全面加快园区“集群化、城市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新时期,南海高新区实现“二次创业”突破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本规划提出创新发展布局,构建“新兴产业育成与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创新驱动机制、民间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金融加速机制、面向国际创新资源与人脉网络的全球链接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强化主导产业特色,形成“以光电产业为特色品牌,新材料、环保产业、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为战略增长,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等基础产业为重要支撑”的“133”产业构架;强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通过“3521”工程,大力实施5大计划、21项重点工作,全面完善“科技引领金融助推人才支撑”的三维创新服务体系;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以“合作模式创新、人脉网络链接、国际环境营建”为抓手,加紧与国际创新环境接轨,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强化“一区多园”的专业园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智慧新城”建设。至2017年,南海高新区致力于建设成为南海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先进制造业的主基地、科技创新的先行园、国际合作的引领者、产城人融合的示范区;至2020年,打造成为“中国智造”链接全球创新地图的新兴节点、我国新兴产业成果转化的加速基地、珠三角内源型经济转型提升的先进标杆、佛山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引领高地、产城人一体的智慧新城,铸就产业集群一流、创新环境一流、人才素质一流、城市功能一流的“中国智造”的典范样本。

一、南海高新区面临的战略形势判断

进入创新全球化阶段,创新的人才、产生创新的知识和促进创新的资本加速流动,全球创新版图随之变迁,主动了解、把控全球创新地图,与全球创新尖峰区域建立链接,这对南海高新区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新兴产业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南海高新区还应把握绿色低碳、科技新城等重要发展走向,深度参与区域角逐与合作,实现差异化发展。

   (一)创新全球化时代的新需求

   1.与全球建立链接,是南海高新区拓展国际化视野,融入高端化产业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抉择

全球链接是创新全球化阶段的新模式,在新的逻辑下,跨区域创业、高技术服务、风险投资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南海高新区应以珠三角国际科技园建设为起点,通过技术链接、资本链接、产业链接等核心机制与全球主要创新区域建立联系,有效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加速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与升级;大力吸引围绕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风险投资活动,促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管理经验的有效交流;迅速融入创新全球化并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获取全球链接的经济实效,力争成为我国与世界进行全球链接的新兴节点。

   2.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世界各国纷纷掘金新兴产业,南海高新区需把握新兴产业裂变发展的时代机遇

进入创新全球化阶段,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产业发展方向、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重大技术突破催生新兴产业,如物联网;价值链分解与产业融合发展产生新兴产业,如生物制药CRO;内需市场扩容和消费结构升级产生新兴产业,如创意产业;规制变化和政策引导催生新兴产业,如合同能源管理。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如《重整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建设英国的未来》、《面向光辉日本的新成长战略》、《韩国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我国亦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跨区域创业者和优秀的产业组织者等高端人才,作为加速新兴产业裂变成长的核心要素,已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目标。佛山市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为南海高新区孕育发展新兴产业、甚至原创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南海高新区可借势华人人脉网络,为高端人才集聚创造舞台,努力在全球经济振兴、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3.区域专业化、产业集群化是中国经济成长的诀窍,建立新兴产业集群、对接全球创新地图,是南海高新区崛起的重要途径

2012年底,中国有超过2000个产业集群、105家国家级高新区、171家国家级经开区以及数百家省级开发区,产业集群在中国制造崛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时期,由于新兴产业不确定性带来的高风险特征,使得国家高新区必然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纵观全球十大新经济创新尖峰区域的发展历程,均是在原有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园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对于南海高新区,把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合适的新兴产业领域,打响新兴产业集群品牌,才能在全球新经济创新地图中谋得要地。

   4.全球范围内,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南海高新区应担负起引领中国制造低碳转型的先行使命,并大力铸造环保产业新优势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科技创新不断孕育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产业升级步伐逐渐加快,绿色低碳经济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回暖的新兴增长点。在技术创新和低碳应用的强力驱动之下,贯穿能源生产、储运、消费各环节的低碳经济体系将带来制度安排、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大范围的深度变革,哥本哈根会议更是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绿色能源、智能电网、建筑节能、智能物流、电动汽车等诸多低碳发展模式下的商业机会持续涌现。佛山是中国制造的典型区域,南海高新区应成为实践低碳发展模式的先行者;与此同时,凭借国家第一块生态工业园环境服务业集聚区的金字招牌,打造环保产业的号召力正当其时。

   5.国内外科技园区逐渐从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向功能复合的科技新城转变,南海高新区更有望成为智慧城市的先行者

国际科技园区已从第一代工业园、第二代产业新区,步入到第三代现代化新城的发展阶段,承载功能从单一的生产仓储向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城市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转变,同时还要兼具优美的生态环境和鲜明的城市形象。打造科技新城,建设高科技社区,提供高品质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已成为国家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导向。当前,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上议程,国家高新区有能力率先成为创新科技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运营典范。南海高新区应充分发挥南海信息化优势,率先探索实践智慧新城发展的新路径。

   (二)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1.国家高新区进入三次创业的战略提升期,找准产业特色、实践创新驱动模式,是南海高新区跻身发展前列的重要考量

2006年起,国家科技部按照三类园区的划分进行分类指导,中关村、东湖、张江、深圳、西安、成都等国家高新区位列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梯队,重在加强机制体制,发挥示范作用,打造全球性创新极和新兴产业策源地;宁波、合肥、无锡等22家国家高新区获批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重在推动科技要素集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创新系统中枢;而大连、襄阳、保定等7家国家高新区开建创新型特色园区,重在推动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十二五,国家级高新区陆续展开以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为特征的三次创业,直面创新全球化的世界级竞争,中关村、武汉、张江等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南海高新区需强调主导产业特色,强调探索创新驱动的差异化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提升自身发展能级,也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2.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先进高新区在创新资源集聚中占得先机,南海高新区需创新引驻模式,实现突围发展

十一五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的国家高新区均积极争创国内领先的创新发展高地,纷纷加大对高端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度,如无锡新区深入实施530计划,面向全球招才引智,以民间资本对接海外创新团队与人才,打造“东方硅谷”,力促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裂变发展;广州高新区启动中新知识城建设,努力打造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着力构建以智慧元素、创新元素、知识元素、人才元素驱动发展的城市新形态。与无锡、苏州、广州、深圳等产业基础雄厚、社会资本发达的区域相比,南海高新区需结合本地传统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育成的发展实际,凭借发达的股权投资优势,密切关注中科院系统等国家队、世界专业实力领先的知名院校等国际队的创新动态,创新资源引驻模式,铸造更具竞争力与吸引力的特色优势。

   3.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加速崛起,区域竞合愈发紧密,南海高新区应以珠三角国际科技园为起点,加紧与国际化创新环境对接的步伐

在粤港澳深度竞合的背景下,广州、珠海、深圳等地积极打造国际化合作平台,对港澳、国际创新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如广州南沙提出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珠海横琴定位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深圳前海打造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等,以上三个区域均已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广州中新知识城、佛山新城中德工业服务合作区、东莞松山湖台湾科技园亦成为省级重大国际合作发展平台。当前,南海高新区正式启动珠三角国际科技园建设,通过与香港、新加坡、德国、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地的创新合作,全面开启创新全球化进程,有利于国际创新资源无障碍进入;加快国际化战略发展步伐,也将为园区深度参与区域竞合创造良好条件。

   4.广佛同城加速,南海高新区应充分发挥毗邻的区位交通优势,在承接现代服务业布局、创新合作交流中更加主动,实现错位发展

2009年底,《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区域空间布局及城市功能合理分工,基础设施体系联网及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高度同城化状态。近年来,广州立足丰富的创新资源,加速科技创新空间的建设,如天河智慧城、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国际生物岛、华南智慧谷等;与此同时,广州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逐渐进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南海高新区地处广佛同城化发展的最前沿,可凭借智慧城、专业园等发展载体加强与广州创新要素的互动交流,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落地保障;积极承接现代服务业的转移合作,加快园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5.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要求高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新时期,佛山市作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领引佛山新一轮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7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并制定若干具体计划配套推进,包括实施十大创新工程、打造十大创新平台、建设十大创新园区,以及打造现代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创新体系等。创新型城市战略要求高新区技术、产业和集群在自主创新路径下先行发展,以引领和支撑全市产业创新升级;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也需要高新区汇集和整合创新要素、资源,建设成为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创新文化的塑造更渴望高新区能为城市的文化氛围、社会意识、价值观念等注入创新的内涵和活力。新阶段,高新区要成为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带动佛山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引擎,南海高新区作为核心区更要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前沿阵地。

   二、南海高新区发展诊断

“佛山制造”强大的产业配套环境、内源经济的旺盛生命力、务实包容的岭南重商文化、科技金融领域的先行探索、市场化程度极高的政府服务水平以及优越的城市建设发展条件都为南海高新区确立发展话语权提供优势依托,且自身发展实力足以担负起引领365娱乐场体育投注整体跨域的重任。

   (一)园区发展现状

1.工业经济实力领先全国

2012年,南海高新区经济发展取得瞩目成就,实现工业总产值2268亿元,占南海区的比重为51.2%,占佛山市的比重为15.4%,已成为引领南海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担当辐射佛山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2013年上半年,以南海高新区为核心的365娱乐场体育投注在全省同类高新区评比考核中跃居全省第三,具备带动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实力和优势。

2.新兴产业发展卓有成效

南海高新区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崛起,新光源、平板显示、生物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新光源产业加速转型依托传统电光源产业基础优势,抢占LED产业先机,实现传统照明向半导体照明的快速升级;平板显示产业新兴延伸,先后引入奇美电子、广东平板显示产业研究院等企业与机构,率先推出南海机型,实现传统家电向新型平板显示的高端延伸;生物医药产业无中生有,积极对接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共建中国科学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承载孵化、产业化、商贸流通功能,实现新兴产业突破成长。


2-1南海高新区产业结构比例

数据来源: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3.重大项目引发产业质变

奇美电子、一汽大众等重大项目的引进,为产业质变创造了优越的全产业链条件,已成为驱动南海高新区产业跨越升级的重要动力。奇美电子将带动下游电视等终端电器电子设备产值规模超过500亿元;国星光电等项目将带动下游封装、应用环节的产值超过500亿元;一汽大众将带动整车及各级零部件产值超过2000亿元。通过外资冲击、以民引外,重大项目的引入不仅有利于营造全产业链共生共荣的产业发展环境,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本土民营经济的国际化竞争力。

4.创新平台体系日趋完善

南海高新区以产业集群为导向,推动多方力量建设完善创新平台体系,为传统产业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五金技术创新中心、家电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协会主导型平台,采取创新中心+行业协会+商会模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以中科院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为代表的高校院所主导型平台,以及以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佛山汽车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华南中心为代表的企业主导型平台,整合高校院所、企业的科研资源为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高端发展提供创新原动力。

5.新一代专业园加速崛起

南海高新区三城四园三基地的空间架构初步成型,为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优良载体。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启动建设,其中里水新材料产业基地探索龙头企业+总部经济载体+特色园区模式进行开发运营,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已引入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中心以及众多核心零部件产业化项目。新光源、生物医药园区初始化运营,其中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高速建设,成就罗村速度[1],构筑半导体照明全产业链发展,生物医药园致力打造研发孵化产业化商贸会展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高科技生态新城;光电显示、环保产业园区发展相对成熟,形成了以奇美电子为龙头的TFT-LCD产业链,以万兴隆、利采隆为骨干的金属资源回收与再利用产业。


2-2南海高新区三城四园三基地的空间架构

6.政策引导能力不断提升

以产业专项、企业成长两类促进政策为着力点,南海高新区政策引导能力不断提升。南海区先后出台《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绿色照明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等四大产业专项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扶持;接连颁布《佛山市南海区雄鹰计划实施意见》、《佛山市南海区促进优质企业上市和发展扶持办法》等四大企业专项政策,挖掘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打造助推创业企业与高成长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园区政策成效逐步显现,半导体照明产业20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支撑新光源基地建设,产业促进类政策示范效应不断放大;雄鹰计划选种育苗计划共先后认定近50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6家企业上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后备力量日益壮大。

   (二)园区依托优势

1.佛山制造实力雄厚、享誉全球,为创新成果产业转化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产业配套及市场环境

佛山市制造业基础雄厚,2012年,实现GDP 6713亿元,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十一位,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5796亿元,超越广州,成为全国第五、珠三角第二大制造业城市,“十二五”期间,立志冲击广东先进制造第一城。佛山市产业发展环境优越,地处珠三角中心腹地,属典型内源型经济区域,具备完整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与成熟完善的市场渠道,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家园沃土。

2-1 2012年沿海部分区县工业总产值对比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公报

2.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草根意识浓厚的内源型经济拥有旺盛生命力,通过引导民资民智,区域创新发展将大有可为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实力雄厚。2012年,佛山市民营经济增加值4088.4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60.9%;同年,南海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410户,实现增加值1309亿元,占全区GDP66.7%,区内民营上市企业达12家。

以隐形冠军为主体的细分领域悄然崛起。在对于技术、资本、人力要求属于中等门槛的特色装备、新光源、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市场嗅觉敏锐、自我提升愿望强烈的草根型民营企业,如邦普集团、东方精工、南方风机、昭信集团、福迪汽车、雪莱特等。

3.务实、开放、包容、创新的岭南文化,是区域走内生发展之路的活力之源,为下一步广泛吸引高端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岭南文化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得以升华,形成务实、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特质。务实重商的文化特质是孕育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的核心动力;纳四海之新风,集中原之精粹的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是佛山市经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三者融合而成的岭南文化造就了佛山人海纳百川、不排外的文化性格;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佛山经济始终走在时代剪短的动力源泉。

4.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南海区准确把握经济脉搏,打造科技?金融?产业的融合创新样本,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南海区率先探索出政府主导搭建资本与技术平台,有效集聚社会资本,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之路,目前正努力争取创建科技金融合作创新试点示范区。南海区坐拥金融硅谷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集聚大量创新型金融机构,欲打造中国最佳私募基金及风险投资集聚区”;2011年,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验区落户南海,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全方位启动;每年举办中国(广东)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搭建金融资本与科技项目对接平台;大力实施选种育苗计划,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助力科技型企业快发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北大南海PE金融、科技、产业高级研修班等长期学习培训活动,增强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5.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政府,南海服务意识与办事效率有目共睹,高效南海品牌为南海园新一轮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南海区全力打造“高效南海”形象,努力建设市场化、服务型、高效率政府,为企业提供高效、规范、智慧、创新的服务。2003年至今,南海区连续四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积极推动机关效能革命,不断推进的政府组织架构和流程优化,近年来南海共向基层下放了265项审批管理事项,赢得了投资者务工者的高度认可;建设南海一点通政府门户网络平台,推广超级OA系统,通过整合区委、区政府等门户网站,所有部门的658项行政审批事项中,80%实现网上申报,成为企业与便民服务的重要载体,政府办公服务无处不在。

6.交通枢纽城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加之区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南海高新区具备成为新一代科技园区的城市化条件

在广佛同城化发展趋势下,南海高新区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未来佛山西站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与流动,将使南海高新区成为对内连接广佛核心区,对外辐射泛珠三角西翼区域腹地的重要门户与战略节点,交通枢纽城建设必将重塑南海高新区的战略地位。南海区还积极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截至2012年末,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5平方米,绿地率39.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4%,为南海高新区营造出良好的绿色发展环境。

2-3南海高新区交通枢纽城区位条件

   (三)园区存在问题

南海高新区在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同时,受路径依赖、创新创业底子薄等深层次原因制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逐步完善和解决,主要体现在:第一,主导产业不突出、整体层次不高,新兴产业不占先机;第二,高端科研要素、高端智力资源差距明显,持续创新发展的内源动力不足;第三,孵化载体建设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良好的创业孵育氛围;第四,内生型高技术大公司匮乏,高成长企业加速机制尚不健全;第五,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城市功能配套不足;第六,工业用地供应能力有限,生态环保压力尚难纾解;第七,产业布局分散零乱,空间高效重构迫在眉睫。

   三、南海高新区总体发展战略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创新全球化的时代机遇,凭借“佛山制造”的强大实力,统领“一区五园”,共同支撑“佛山制造”转型升级,以创新引领发展为主线,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型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合作、智慧新城营建、管理体制创新,全面提速“集群化、国际化、城市化”进程,努力将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产业品牌号召力、创新创业吸引力的新城区。

   (二)战略定位

以“中国智造金谷”为南海高新区新时期的发展愿景,秉持“回归本源、创新智造、铸就典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园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该战略定位的具体内涵如下:

回归本源。充分发挥佛山市数十年积淀的雄厚制造基础与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势,紧抓制造业这一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源,特别是富有高科技含量的高端制造业、制造业产业链及创新链的高端环节,通过创新要素集聚、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支撑区域乃至全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智造之本”。

创新智造。大力发展“智能型智造”,以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制造业,并孕育和催生一批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服务型智造”,围绕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增值服务、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化能力提升或业态模式创新,加快制造业的服务转型,真正实现制造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环节的跃升;积极推进“低碳型制造”,通过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绿色制造技术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推广,实现制造业从环境挤压向环境友好的重大转变。

铸就典范。南海高新区作为365娱乐场体育投注“一区五园”的核心园区,不仅要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领跑者,也要肩负起国家高新区率先创新、持续创新的实践探索使命,加速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集聚、促进新兴产业赶超跨越、助力民营经济迸发新活力,致力于打造产业集群一流、创新环境一流、人才素质一流、城市功能一流的“中国智造”的典范样本。

   (三)发展模式与路径

新时期,通过构建新兴产业育成与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创新驱动机制、民营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齐头并进的融合加速机制、面向国际创新资源与人脉网络的全球链接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智造崛起新路径。

战略起步期(2013~2017年)。跻身国家高新区20强,大力承接国内外新兴产业成果落地转化,光电等产业特色日益凸显;大力集聚创新资源与创新团队,公共创新平台、孵化加速两大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初步建成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着手园区品牌国际化推广,搭建若干国际创新合作载体,形成全球人脉网络联络机制;全面推进专业园建设和统筹布局,科技新城建设卓有成效。至2017年,将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南海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先进制造业的主基地、科技创新的先行园、国际合作的引领者、产城人融合的示范区。

战略成长期(2018~2020年)。跻身国家高新区15强,光电产业品牌号召力愈发突出,形成2~3个初具规模的新兴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科技、产业、金融的结合愈发紧密,形成一批高成长企业及科技上市企业,科技创业日益活跃;国际创新成果密集落地,集聚一批优秀的产业组织者,园区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基本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至2020年,南海高新区能够成为“中国智造”链接全球创新地图的新兴节点、我国新兴产业成果转化的加速基地、珠三角内源型经济转型提升的先进标杆、佛山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引领高地、产城人一体的智慧新城。

   (四)目标体系

2017年,南海高新区基本建成国内最具国际化水准的创新型科技园区。结合科技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及《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核办法》的具体要求,指标体系如下:

   1.产业发展目标

1)园区营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

2)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800亿元;

3)园区工业增加值率超过35%

4)园区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8%

5)园区千亿级产业集群至少2个;

6)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内企业总数比例超过50%

7)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60%

8)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占园区当年新注册企业数比例高于60%

9)园区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0家。

   2.科技创新目标

1)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达到30家;

2)累计引进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团队10个;

3)园区企业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于5%

4)园区财政的科技拨款占全部财政支出比例高于6%

5)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高于20件;

6)园区孵化场地面积超过50万平米;

7)当年毕业企业数占在孵企业的比例超过25%

8)当年吸引风险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

9)当年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的案例数达到15个;

10)园区金融服务机构数量超过35家。

   3.国际合作目标

1)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占园区从业人员比重超过1%

2)当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数量达到10项以上;

3)当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超过8亿美元;

4)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高新区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70%

   4.城市建设目标

1)园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2吨标准煤;

2)园区人才公寓总建筑面积达到50万平米;

3)园区每千人拥有社区商业及配套服务面积达到1000平米;

4)园区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光纤接入覆盖率、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0%

5)园区传感终端综合覆盖率达到80%

2020年,园区总收入达到7500亿元左右[2],千亿级产业集群2-3个;园区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成果转化与金融资本高效对接,形成若干国际化的领军企业;国际创新合作步入加速轨道,国际研究院实现本地创新成果转化,园区形成类海外创新文化环境;基本建成城市功能完善、引领城市化进程的智慧新城区。

   .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立足区域现有产业基础,抓住当前和未来两个市场,处理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关系,铸造优势产业主导权,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兴产业加速育成基地,形成以光电产业为特色品牌,新材料、环保产业、生命健康等产业为战略增长,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等基础产业为重要支撑133产业构架,持续引领区域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低碳化攀升。

从目前的产业基础和未来的产业成长性来看,光电产业将成为南海高新区的品牌产业,是未来一段时间南海高新区需要重点谋划和布局的产业,要强调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品牌化发展,形成我国南方最大,在世界享受声誉的产业集群。

新材料、环保和生命健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南海高新区今后需要着重培育的,要制订产业发展路线图,开展全球链接,发展新型产业组织者,加强对关键技术的攻关,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抢占产业先机。

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以及家电产业是南海高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产业,支撑着园区的发展。这类产业要在保持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重点是找准关键领域,促进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要发展高端行业,生产高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要发展关键零部件,家电产业要实现智能化,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一)特色品牌产业

   1.光电产业

1)发展思路与目标

充分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积累,时时掌握新显示、新光源的技术进展及产品趋势,推动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的两端延伸,大力打造3~5家高技术大公司引领、高成长企业不断涌现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光电产业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到2017年,南海高新区光电产业实现总收入120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2)发展重点

TFT-LCD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面板、关键材料、触控屏、裸眼3D及内容制作等;LED/OLED照明领域,重点发展外延片及芯片、发光材料、终端应用产品、照明设计等;积极推动传统照明向特殊光源应用领域转型,大力拓展工业照明、传感通信、医疗保健、农业园艺等广阔应用市场。

3)发力点

——以市场应用为导向。拓展新显示产业领域,加大新功能、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入力度;做强以设计服务与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新光源应用市场环节。

——加快确立核心技术优势。新光源加紧LED照明等新兴领域的创新战略布局。

——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新显示、新光源上游共通环节的联合攻关,实现关键原材料等的本地配套;通过产业关联与延伸,做强LED背光源、OLED照明等细分领域。

——确保资源全面倾斜。积极申报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证,重力提供产业专项政策与资金,提高优质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切实加强创新平台与载体建设,为前沿技术孵育与顶尖团队发展创造最佳舞台;优先土地指标供应,加快光电显示专业园建设。

   (二)战略新兴产业

  1.新材料

1)发展思路与目标

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核心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等三大领域,积极引领传统材料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材料技术的引进和成果转化,将南海高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一流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17年,南海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2)发展重点

新能源材料领域,重点发展衬底材料、外延片、荧光粉、封装材料等半导体照明材料,以及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储氢合金等动力电池材料。有色金属合金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钛合金、镁合金以及轨道交通用工业铝型材、高性能粉体材料等高性能轻型合金材料。

3)发力点

——龙头带动。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合金材料领域龙头企业,实现国家、省级新材料重大项目落地。

——技术驱动。对接知名科研院所,大力承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速完善检测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产业发展技术支撑。

——升级推动。推动传统材料企业升级进入新材料领域,引导非材料领域企业跨界进入新材料领域。

2.环保产业

1)发展思路与目标

依托区域制造业基础,发挥环保品牌优势,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和环境服务业两大领域,引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将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环保产业集聚区。到2017年,南海高新区环保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环境服务业收入总额达到30亿元。

2)发展重点

环保装备领域,重点发展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设备等。环境服务业领域,重点发展环境金融与环境贸易服务、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服务、环境技术与产品研发等

3)发力点

产品技术创新与产业业态创新并举,践行以服务创造市场,以市场带动制造的逆向发展模式:

——产品技术创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增强技术研发、转移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环保装备、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

——产业业态创新。发展环境服务业,创造环保需求,逆向推动环保产业。

3.生命健康

1)发展思路与目标

充分发挥佛山作为岭南中药集散地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交通优势,紧密依托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南国际口腔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发展载体,主动承接国内外研发服务转移,全面深化与中科院的研发、孵化合作,构建以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多元化生命健康产业体系,打造华南地区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到2017年,南海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实现总收入100亿元,工业总产值80亿元。

2)发展重点

现代中药领域,重点发展中成药与保健品;生物制药领域,重点发展疫苗与诊断试剂;医疗器械领域,重点发影像诊疗设备、医用耗材、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发展高端医疗与健康管理。

3)发力点

——做大医药市场。充分发挥大沥镇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医药商贸流通业,打造珠三角药品与医疗器械交易与物流基地。

——孵化滚动发展。孵化培育时期,政府先期投入,集中资源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科技成果产业化时期,做好中试基地、加速器、GMP标准厂房对接,吸引社会资本,助推企业滚动发展、做大做强。

——强化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初试中试平台、研发测试平台、质量检测平台等载体的引进和建设。

——做强健康服务。以珠三角及港澳区域内的高端人群为目标群体,深入挖掘岭南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管理,建设健康管理精品社区。

   (三)重要支撑产业

1.高端装备制造

1)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实现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为导向,通过高端切入、核芯升级两种途径,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发展的优良环境,形成智能装备与特色高端装备并驾齐驱的新格局,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到2017年,南海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总收入300亿元,工业总产值270亿元。

2)发展重点

智能控制系统领域,重点发展工控IC设计、工业控制器/系统、其他工控子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及零部件领域,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高端装备领域,提升发展传统专业装备,高端切入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等。

3)发力点

——推动核芯升级以智能控制系统、MEMS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设计与产业化为主导,为传统装备换芯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加快高端切入重点提升工业机器人、核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智能型、特色型装备领域的产业化能力。

——加大内生型科技企业扶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培育、储备一批优质的高成长企业;完善专业性加速载体及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实现大型加工设备等信息开放共享。

2.汽车及零部件

1)发展思路与目标

围绕广州三大日系整车制造需求,借力一汽大众欧系汽车落户园区机遇,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积极发展与日系、欧系、国产整车企业的整零协作关系,努力构筑自主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紧密依托广顺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产业园,构建科技型、先进型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完善产业链;将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以及世界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到2017年,南海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总收入1200亿元,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

2)发展重点

汽车整车领域,以一汽大众欧系汽车为主打,福田、福迪等国产汽车为辅助,重点发展中高端轿车,自主品牌SUV、皮卡车等;汽车零部件领域,重点发展发动机、汽车电子、底盘、传动系、制动系、行走系、转向系等关键零部件,争取在进口替代领域实现突破;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广顺等新能源汽车为战略储备,重点发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

3)发力点

——引驻高端配套企业。以配套一汽大众、广州日系三大整车厂商与周边新能源汽车厂商为目标,致力发展汽车核心零部件;瞄准一、二级配套供应商与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引驻外部创新资源,带动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高端发展。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中科院智力资源密集、研发能力强、科技成果丰富的优势,全面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突破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实现弯道超越。

3.智能家电

1)发展思路与目标

把握佛山市建设世界级白色家电之都的契机,以白电和小家电为升级重点,突破产业共性、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关键核心零部件,补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引领家电产业向绿色环保化、智能化、创意概念化发展,将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智能化绿色家电产业基地。到2017年,南海高新区智能家电产业实现总收入280亿元,工业总产值220亿元。

2)发展重点

绿色环保家电领域,重点发展空调变频压缩机,变频芯片及模组,冰箱变频压缩机、直流无刷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变频冰箱、高效节能定频空调器、变频空调器、变频洗衣机以及绿色节能小家电等整机产品。智能化家电领域,重点发展中、大规模智能控制器,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研发以及下游的内容、服务提供与运营。创意概念家电领域,推进创意设计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发展创意冰箱、空调、洗衣机及小家电。

3)发力点

——掌控关键部件。突破变频、智能化技术的关键零部件技术,集聚变频压缩机、变频芯片及模组、直流无刷电机等关键部件企业。

——嫁接创意设计。实现创意设计与家电产品融合共进,提升产品的档次、品质内涵。

   五、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号召,落实《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高新区将以创新型科技园区或特色园区的申报与建设为切入点,实施“3521”工程,通过构建“科技、金融、人才”三维创新服务体系,重点实施五大计划,全面开展21项工作,全力建设创新型园区,力争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型企业培育、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全市动力引擎作用,引领和支撑佛山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一)集聚创新服务资源

1.汇聚高端研发创新要素

鼓励企业多种形式组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通过开放实验室、共性技术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途径共建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鼓励共建研发机构对外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对提供研发类服务、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咨询与交易、产品检测认定等科技服务项目给予补贴或奖励。

吸引大院大所及跨国集团研发基地落户。鼓励园区及周边区域外资企业在高新区组建研发中心或设立区域性研发总部;充分对接中科院院地合作计划,密切联系与企业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点高校,大力引进相关国家级研发机构;支持具备国际化能力的行业骨干企业,充分利用香港及全球科技资源,与国际知名企业或专业研究机构共建世界级研发中心。

2.加快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新建产业创新平台。贯彻落实《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加快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纳米器件平台华南中心的落地建设;采用校地或院地共建方式,积极筹建华南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全创新链的研发模式;加强与新材料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区内企业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平台;支持一汽大众在园区建立华南地区研发中心,引导区内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共建汽车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提升现有创新平台能力。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强化南海中国科学院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的建设,吸纳更多资源投入,创新专业中心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重点提升广东平板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赛宝(佛山)实验室等平台的专业化、增值化服务功能;以“LED照明标准光组件项目”为突破口,面向LED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创新需求,全面建设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配套南海的整车和汽配产业链,带动南海的汽车产业升级。

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体系。推进技术转移机构和平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加强与中国创新服务网络、中国技术交易所、深圳新产业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大型创新成果推广交易组织的合作,吸引境内外技术机构,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重点引进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科技园、台湾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境外机构,共同建立港(台)生产力促进基地,搭建国际化科技服务平;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成果公开交易等新模式的探索实践,着手搭建高新区科技成果交易促进平台,积极承接广州及周边区域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有效促进智力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

3.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

深入开展新型产学研合作推进计划。组织对园区及全市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创新需求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参与落实《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加强与科技专家的交流合作,疏通创新合作渠道;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会,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采用委托研发、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技术入股、联合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决策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启动实施创新平台市场化提升计划。支持校方对创新平台开展以非营利机构为主导方向的机制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创新平台的自主管理、自由经营”;鼓励创新平台结合自身实际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吸纳校方、国内外学术界与产业界人士、园区政府主管部门等,负责创新平台发展战略、大型项目、高层次人才等重要事宜,有效保障创新平台的市场灵活性和创新前瞻性,完善创新平台最高决策机制。

   (二)加速科技企业成长

1.完善孵化加速体系

积极推进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三级孵化加速体系建设。将产业智库城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力合(佛山)科技园发展成为具备基础与专业功能、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的综合孵化器;紧紧围绕光电、高端装备、环保、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全国首个半导体照明专业孵化器”建设步伐,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三级孵化加速体系,助力创业企业实现三级跳跃发展,支撑大型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实施开放式、特色化、多元化孵化加速体系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境内外机构、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本,依托自身特色专长,参与孵化加速载体的投资运营,积极丰富孵育加速增值服务、有效激活区域创新活力,打造以政府示范性综合载体为引导,高校院所、民间资本建设的专业载体为特色的多元化格局。

——孵化器。鼓励孵化器积极开展战略规划指导、市场开发服务、技术辅导服务、专业技术服务、金融支持服务等增值服务;大胆探索管理机制、人才聘用和选拔等方面的优化创新;适时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孵化器运营管理团队;大力支持孵化器与在孵企业联合申报重大科技项目,园区给予补贴与奖励。

——加速器。积极寻求专业加速器运营商的模式输出,针对企业需求实现一对一定向服务;加快完善公共技术、成果产业化、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探索发展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协助落实园区购房、购地优惠政策,能够提供高端人才引进、中介服务机构聚集等特色服务。

——产业专业园。实施高起点、专业化招商策略,逐步淘汰经营内容与园区定位不符的企业;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通过引进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基于技术层面、人才层面互动所形成的共生链条,营造浓郁的区域创新氛围。

2.推广孵化育成新模式

加速推动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中科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等孵化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建设,积极探索将创业投资、创业指导等高端增值服务与传统孵化服务相结合的特色化孵化服务模式,如“创业教育导师+持股孵化”、“天使投资+创新产品”、“母公司+产业链”等,形成孵化机构与创业企业利益一致的孵化关系,有效提升创业成功率和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实现孵化运营服务机构的市场化运作。

3.建立人脉链接新模式

全力推动建立创业沙龙+公益创业项目+创业大赛+天使投资人联盟的人脉链接模式。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天使投资机构与天使投资人建立人脉关系,引导本地成功企业家加入到天使投资行业,组建天使投资人联盟,推动其投资园区商业及公益创业项目;定期组织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广泛挖掘前景广阔的创业项目,联合天使投资人联盟、政府、企业、公益组织、高校院所、媒体等多方资源创建公益创业支撑平台,通过提供启动资金、培训、咨询、评估、资源链接、社会传播等多方面支持,促进技术、管理和投资人才的频繁交流碰撞,逐步形成区域社会资本扩散机制,帮助更广泛的创业者实现职业目标。

4.孕育本地世界级企业

通过政策加速、土地倾斜等手段,促进本地科技含量高、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的好的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这类企业建设各类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引导其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强化在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引领地位;大力开展产业链配套招商,打造产业供需与协作链条,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开展国际化运作,加大资源整合和国际市场开发力度;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向有潜力的高科技大公司倾斜。

   (三)发展科技服务新兴业态

1.研发服务业

依托本地科研资源与龙头骨干企业,鼓励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脱离高校或企业,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合作等形式,建立独立法人,实现业务独立运作、财务独立核算的科研开发实体化蜕变,有效激活技术贸易市场活力;把握全球研发服务外包的态势,依托大企业和第三方研发机构大力发展应用技术研究的外包业务;以推动生物医药合同研究组织(CRO)与合同能源管理(EMC)发展为突破口,着力发展贯穿创新链条的全方位专业化的研发服务。

2.设计服务业

依托“珠三角设计谷”,整合区域设计创新资源,以释放佛山制造业设计需求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制造工业设计、环保工程设计、汽车设计为主的工业设计,配套发展以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为主的商业设计。积极培育并引进第三方独立工业设计与创意设计机构,建立设计服务产业联盟等新兴产业组织,将设计服务支撑范围扩展到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着手搭建实用高效的基础数据库与资源信息库,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项目设计、工程实施、系统集成等业务的专业化信息服务;通过外部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创意产品/项目孵化基地、基础设施共享实验室等设计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采购设计服务,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工业设计服务企业的资助。

3.检验检测服务业

积极吸引国内外检测机构在园区开展业务,鼓励光电产业、高端装备、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内的高校院所与行业权威机构在园区发起建立综合性公共测试中心与行业检测集成服务中心,引导需求导向的检验检测服务市场机制的形成,有效推动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发展;大力支持产品智能化、高端化与服务化发展,积极发展在线检测、实时监控、远程诊断、在线维护、位置服务等新兴业态。

4.知识产权服务业

借助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紧抓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实验区落户机遇,建立全方位、专业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与交易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软件等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常规服务;围绕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重大科技项目,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专利地图分析、知识产权预警等高端服务;探索知识产权份额化交易模式,搭建知识产权柜台交易平台,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规范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鼓励有需求的企业参与增值性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运用能力。

5.科技咨询服务业

紧抓广佛同城与香港科技园落户机遇,积极吸引广州、香港及海外知名科技咨询机构在高新区以合资、独资等方式建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推动本地管理咨询服务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拓展全球化发展的眼光与视野,打造本地科技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展针对高成长企业的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通过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品牌管理咨询等助推高成长企业破茧成蝶。

   (四)建设科技金融体系

1.吸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聚焦光电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发展,集聚科技支行、村镇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科技担保等创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新兴业态;与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融合和错位发展,逐步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集聚,为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设计多方面优惠政策,助推金融机构云集;为金融机构办理登记入驻等各事项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科技金融创新机构落户高新区的绿色通道。

2.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依托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产业基金等机构集聚优势,组建高新区天使投资俱乐部,着力搭建天使投资人与孵化加速载体建设项目、孵化期企业的交流投资平台;重点针对选种育苗行动计划入选企业,建立并完善天使投资人、孵化期企业与创业导师之间的人脉链接网络;促进所得税优惠政策创新、提供信息咨询等配套服务,营造天使投资发展软环境,充分激活民资、高度汇聚民智,构建宽松融资渠道,突破初创期企业资金瓶颈。

3.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工具

紧抓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实验区落户南海机遇,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完善知识产权及资本进入和退出的多元化渠道;大力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拓展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新模式;加大南海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规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重点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光电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推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创业投资引导方式创新,扶持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4.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积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建立技术产权交易所联盟和报价系统,为科技成果流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提供服务;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集合方式发行信托计划、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培育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板块上市融资,鼓励和引导大企业在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主流国际资本市场以及新加坡、韩国等新兴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强政府审批绿色通道建设,完善政府联合审批协调机制,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5.实施金洽会品牌战略

实施金洽会品牌战略,将中国(广东)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打造成为全国性科技金融盛会为目标,着力构建立足南海、辐射全市、覆盖华南、面向海内外的金融、科技对接平台,采用主题论坛、主题沙龙、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搭建优秀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战略合作桥梁,聘请品牌营销策划专业机构,以先进的策划设计理念为指导,全面推进金洽会品牌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五)引驻培育高端人才

1.引进高端团队人才

全力推进南海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坚持产业发展与人才聚集相结合的原则,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广泛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产业领军人才进驻园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倾力打造优秀创新团队与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

推进实施创新团队引进计划。围绕光电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产业、生命健康等园区重点产业,积极参与《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充分落实南海“蓝海人才计划”,紧抓园区重大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契机,面向全球引进世界一流、国内顶尖、的创新科研团队。

大力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依托公共创新平台的专业优势,发挥知名创新团队辐射效应,通过团队引人才,重点引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包括中央“千人计划”人选、两院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等;积极关注“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深圳“孔雀计划”等,吸引周边区域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到南海高新区开展创新科研与技术投资。

2.吸引专业服务人才

以发展科技服务新兴业态为契机,完善政策、资金等实质性支持手段,营造适合科技服务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的优越环境,构建多方交流沟通渠道,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坚持外部引进与自主培育相结合的原则,重点集聚知识产权人才、技术转移人才、科技金融人才、科技咨询人才等四类专业人才,以人才集聚促业态创新,构建南海高新区科技服务人才体系。

3.强化人才培育力度

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储备。着眼于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健全创新团队与领军人才考核制度,每年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技术能力与业内声望的优秀创新团队与产业领军人才予以资金支持与重点培养;鼓励科技服务人才到创业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开设孵化器管理人才培训班、组织到先进高新区学习考察等,加大对孵化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重视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挖掘广州高校资源及佛山职教资源,探索共建专业、共建师资队伍、委托培养、共建校区等多种合作模式,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试点,探索本地企业家参与任职教学的“咨询教授制度”,推广“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推进南海高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家培训工作。结合南商再出发,大力开展企业家培训工作。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针对重点骨干、成长型、小微型企业的企业家,“创二代”,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等,分类实施,全面提升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国际视野、自主创新意识,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以“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坚持“软硬环境双优化”的原则,大力营造以创新分配激励机制为核心内容的“软环境”,努力优化以完善生活配套服务为主要工作的“硬环境”,为各类人才成就事业提供广阔空间。积极鼓励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引导企业建立岗位竞争、项目招聘等人才竞争机制,探索实施行之有效的个税优惠政策;通过建设专家公寓与国际社区,配套学校、医疗机构、购物娱乐场所,加大人才安家补贴力度,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与子女的就业与入学问题,推动人事部门开设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全面破解引才难题。

   六、深化国际开放合作

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以成长为“中国智造”链接全球创新地图的新兴节点为目标,通过“合作模式创新、人脉网络链接、国际环境营建”三大抓手,不断提升高新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合作模式创新

1.统筹规划建设珠三角国际科技园

优先布局智慧城,推动国际高端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发展;积极争取纳入省部会商议题,申报省部共建国际创新园;以园中园形式,率先启动佛山·香港科技园的建设工作。

塑造佛山·香港科技园品牌。结合产业发展的共同领域,实现香港科技园及下辖香港创新中心有关高端资源的辐射布局;积极承办香港科技园的重大论坛、会展活动,如“创新科技亚洲会议”等年度盛会。

进一步探索园中园建设的多元模式。重点面向新加坡、德国、美国等海外科技园区运营巨头,尝试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共建合作园区,由合资公司负责对园中园进行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以及招商管理,营造出有利于创业孵化、研发设计的国际化发展环境。

对接广州高新园区。以广佛同城为契机,实现广佛高新园区互动发展。强化南海高新区与广州南沙新区、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等区域的互动发展,重点在产业链协作、产学研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对接和合作。

2.筹建佛山新兴产业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紧密追踪光电、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动态,重点推动国际先进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的转移落地。

建立与国外合作机构的联络机制。面向国际知名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如美国斯坦福技术许可办公室、北美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德国Fraunhofer技术中心、德国VDI工程师协会、日本Approved TLO技术转移机构、欧洲技术创新中转中心等,寻求战略合作机会,为园区企业需求与国际技术供给对接创造条件,推动一批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转移扩散。

加快园区国际化技术交易环境建设。打造一支国际化技术交易的专业队伍,能够负责国内外合作渠道拓展与维护,并提供技术转让、代理、咨询及相关商业服务,成为园区技术转移平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共建若干国际联合研究院

围绕南海高新区的产业特色,争取在佛山市层面,与相关产业领域内顶尖的海内外高校,联手共建国际性产业技术研究院。

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国际联合研究院的重要使命之一,能够为园区发展源源输送创新技术人才和创业管理人才。

打造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国际联合研究院应能够直触世界产业前沿,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的能力,并在与园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制定海内外合作院校备选目录。探索“海外院校+国内院校+政府”的三方共建机制,优先引入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国际一流创业型大学;率先筹建光电、环保、生物医药三大国际联合研究院,加紧确定各产业领域的中方及外方院校备选资源。

   (二)人脉网络链接

1.建立佛山境外高端人才创业基地

主动出击,登陆全球新经济创新尖峰区域,正式启动南海高新区创新人脉网络的长效链接工作。在美国硅谷、128高速公路、台湾新竹、英国M4高速公路、法国索菲亚等创新经济创新尖峰区域,择机搭建人脉网络交流合作的实体平台,利用当地人脉资源,实现境外创业项目的预孵化,大大提升回国产业化的成功率。

2.实施华人创新社群链接计划

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重点关注三类华人创新社群,包括玉山协会、美国华人工商促进会、北美华人企业家协会等华人科技创业促进组织,以及创新尖峰区域内华人产业类专业协会、同学会(同乡会)等;通过绘制产业创新地图,聚焦重点华人社群,全面展开寻访与互动,积极组织产业论坛华人专场活动,并邀请相关社群来高新区参观调研。

3.实施创新领袖计划

重点面向粤港澳籍产业组织者,如海外企业高职人员、海外系列创业者、海归留学生等跨区域创业者,移民投资人、移民企业家等风险投资人,发掘关键节点人物;重点集聚一批具有成功跨区域创业、风险投资或产业布局经验的产业组织者,为南海高新区新兴产业的跨越发展积蓄能量。

4.启动未来之星培育计划

立足粤港澳地区浓厚的营商创业文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产业组织者。结合国际联合研究院建设,制定入选人才培养指南;对入选人才实施“研究院中方导师+研究院外方导师+产业界导师”的“三导师培养制”,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推动联合研究院设立创新学院,重视培育年轻教师队伍,实现后备人才的长期输送。

   (三)国际环境营建

1.打造国际商务交流平台

大力汇聚国际化科技商务机构,为跨国企业入园投资、海外技术转移机构等牵线搭桥,同时为园区企业“走出去”开辟咨询、信息、交流合作的快速通道。不定期举办国际推介会、洽谈会等,促进园区企业的国际化交流,并为海外创业孵化项目提供入驻指引;结合佛山境外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建设,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广泛拓展商务交流范围,也为进一步汇聚创新科技人脉提供广阔空间。

2.建设类海外工作生活环境

构建高效的国际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出入境、法律咨询、企业办事等涉外服务,全天候多语种的警务服务,多元化的生活休闲服务,全方位保障海外人才的工作生活需求。建立国际化的城市功能配套,能够提供国际学校和教育、良好的医疗设施和服务等,规划建设若干综合性的异国风情街区。鼓励举办社区地域文化节等一系列国际人文活动,以社区文化为凝聚力,营建高品质生活方式。

3.打造高端国际论坛和会议

结合园区133产业架构,主打光电产业、环保产业等品牌论坛,重在探讨产业发展战略、前沿咨询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构建等核心议题。坚持国际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园区国际人脉网络,建立论坛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合作关系;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共同建设论坛的新特色和新领域。探索论坛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能够实现企业与论坛的互动互利,树立论坛的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4.国际化营销推广园区品牌

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户外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广告投放力度,重点面向粤港澳以及海内外创新尖峰区域,展现园区价值与发展潜力。与园区国际论坛和产业会展形成有效衔接,打开经济界、产业界、科技界、研究界等多方广泛传播园区品牌和发展优势的良好局面。结合未来园区重大发展事件,组织策划招商推介会、新闻发布会、公益赞助活动等,不断提升园区的发展形象与口碑。

   七、推进智慧新城建设

着眼于国际化发展需求,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一区多园”的专业园管理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务设施与生活配套,积极推进“智慧新城”建设,实现信息化全覆盖,全方位打造“智慧低碳、宜业宜居”的科技新城。

   (一)空间布局与专业园运营

1.重构园区空间格局

以“关联功能有机集中、产业专业高度集聚、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重构原则,有序推进高新区空间布局优化,打造“一心、五区、多园”的总体空间新格局。

 

 

 

 

 

 

 

 

 

 

 

7-1 南海高新区一心、五区、多园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包括中心城、智慧城与枢纽城。为南海高新区、南海区乃至佛山市的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与社会文化繁荣提供核心驱动力。

“五区”。包括特色产业塑造区、传统产业提升区、新兴产业培育区、低碳产业配套区与生态品质休闲区,为南海高新区打造“133”产业构架提供空间保障。

“多园”。包括光电显示园、汽车产业园、智能家电园、高端装备园、生物医药园、医疗器械园、环保产业园、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与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全面推进南海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

2.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1七园区、两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

结合高新区产业布局现状,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形成“七园区、两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


7-2 南海高新区七园区、两基地产业空间布局

——光电显示园。重点发展TFT-LCDAMOLED面板,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光电产业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汽车产业园。重点发展欧系整车及汽车关键部件,加大对日资汽配企业的吸引力度,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崛起,打造全国领先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园。重点发展工业控制系统、高端专用机械装备、新兴产业装备,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

——智能家电园。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绿色环保家电与创意概念家电,打造全国家电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环保产业园。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和环境服务业两大产业,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环保产业集聚区。

——生物医药园与医疗器械园。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LED/OLED半导体照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照明产业集群。

——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有色金属合金材料三大领域,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2)强化一区多园运营模式

强化一区多园的专业园的运营模式,由高新区高度统筹,坚持筑巢引凤腾笼换凤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探索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优化完善的产业成长机制、健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三大手段,引导专业园的形态与功能高端发展,专业园根据分区规划进行专业化、高效化管理,全面推进南海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与产业升级发展。

——对于启动建设与初始运营的专业园。对汽车产业园、生物医药园、医疗器械园、丹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启动建设与初始运用的专业园,推动产业内各类创新要素在专业园实现高度集聚,构筑完整创新链,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市场化机制,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助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具备创新动力与市场活力的产业生态体。

——对于发展相对成熟的专业园。以智慧城为核心,吸引研发机构落户,充分激活智慧城创新动力;以光电显示园、高端装备园、环保产业园、智能等相对成熟的专业园为依托,逐步腾退落户产能,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有序推进龙头企业进行功能置换,主动承接新兴项目产业化落地,通过建设加速器与产业化基地,大幅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与速度。

3.推动区域统筹发展

1)引领打造一区五园

南海高新区作为“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科技金融、国际合作、人才集聚”等多功能复合的高地,充分发挥其创新引领、产业辐射、模式示范的带动功能,以三水园、高明园、顺德园、禅城园为联动着力点,市域四大园区以产城融合发展为主导,强化各自产业特色及功能定位,共同推进佛山市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高端发展。

2)构建三大圈层开放式空间结构

构建“核心区联动区辐射区”三大圈层开放式空间结构,助推南海高新区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与创新动力核,联动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核心区为南海高新区现状空间范围,全力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科技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联动区为南海区范围,在南海区“中枢两翼、核心带动”产业行动计划中,南海高新区担当中枢重任,协同里水、大沥、西樵、九江等东西两翼各镇街全面发展,全面推进“五星级南海”建设;辐射区为佛山市范围,南海高新区充分发挥产业链的纵向扩散与创新链的横向辐射效用,强势驱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推进“智慧佛山”建设。

   (二)科技新城功能完善

按照“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高端化定位、高标准建设、国际化品味的建设原则,以岭南文化为精髓,与城市多元功能相渗透,以绿色低碳理念为引领,与城市产业发展相融合,倾力打造创新型、国际化、幸福乐居的生态品质新城。

1.完善国际化商务配套

围绕狮山中心城区、光明新城、广佛新世界都市综合体、南国桃源都市生活带等城市片区优化升级,合理建设国际化、高品位,最具城市魅力、经济潜力与文化活力的综合性商务街区,集聚五星级酒店、高端商务会所、会议中心、时尚休闲购物中心、特色餐饮等中高端商务配套设施,搭建国际化商务交流平台,打造高品位新城形态;在其他各功能区内,适度建设星级酒店、商务会所、会议中心,特色餐饮等商务配套设施,与所在片区的整体风格相契合,实现商务功能的适度扩散。

2.打造高品位居住社区

积极响应南海区“人才安居工程”,以“人才公寓建设工程”为重要抓手,以核心引领区为主要载体,在各产业园适当分布,建设体现国际化的专家公寓、人才公寓,打造高档品位居住社区,力争到2017年,建设500套国际化人才公寓,为南海高新区引进的创新团队与高层次人才提供周转住房;配套建设学校、书店、医院、邮局、超市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引进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3.建设生态化绿色园区

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引领,以岭南文化为精髓,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品位的绿色园区。

——核心引领区。促进日益繁华的城市界面与精心保留的自然环境形成统一格局,通过城市公园、城市绿地与城市多元功能布局的有机结合,营造核心引领区的中央新地标。

——生态品质休闲区。以岭南文化为核心,以健康休闲为特色,丰富南国桃园与仙湖度假区的景观内涵,高标准规划建设岭南水乡传统建筑组群、岭南水乡民俗风情街、文化产业创意区、地域传统风情主题星级酒店,打造“独享湖光水色、曲径通幽的岭南风光,彰显虫鸟和鸣、自然相生的生活态度”的全新的品牌形象。

——特色产业塑造区、传统产业提升区、新兴产业培育区与低碳产业配套区。加快道路绿化工作,推进屋顶绿化工程,建设产业主题公园,构建园区绿色网络,营造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共融的环境氛围。

4.启动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构建“产品废物资源生产”的循环经济示范体系,重点实施“企业节能降耗”、“企业清洁生产”、“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环境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用,发展合同环境管理服务;着力搭建环保服务业公共技术平台,创新促进环保产业技术展示与交易模式,促进环保技术成果的市场化推广。

   (三)智慧新城建设与运营

1.推进ICT基础设施建设

把握下一代城市发展的焦点主题,为居民、企业、政府三方提供宜居宜业的城市管理支持,初步确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充分发挥南海信息化优势,抓住“三网融合”启动契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下,有步骤推进下一代城市宽带网络、传感器网络等ICT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内通信、广电等主要运营商实现市场共享共建,创造良好的模式探索与业务实施平台。

2.启动智慧家庭行动计划

遵循“安全、便利、生态、健康”的行动理念,充分发挥南海高新区的创新优势与产业支撑,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力合(佛山)科技园,以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数字电视等示范应用工程为抓手,率先建立园区智能家居服务系统;积极引入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提供商,与本地主要住宅开发商、家电及电子产品生产商、绿色照明生产商共同推进“智慧家庭”产业化示范。

3.着手集成化政府服务提升计划

为增强政府服务对人才、企业的吸引力,提高政府共用电子服务的交付效率,加大对现有重复电子服务的挖潜改造力度,通过制定跨机关的数据共享标准、政府服务绩效标准、市民参与政策等途径,全面完善生活、教育、医疗、交通、企业服务、城市管理等政府集成服务能力。

八、创新管理体制

通过“建立三级管理体制、推进市级简政放权、理顺内外关系、推进社会化治理和完善考核激励”五大举措,构建符合南海高新区发展实际的“园镇统合、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

   (一)建立三级管理体制

1.成立高新区领导小组

由佛山市分管市领导担任小组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高新区管委会、园区所在行政区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南海高新区(暨南海中部片区)发展的各项战略决议与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做好狮山与丹灶北部片区的统筹安排,并和省市决策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为高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立于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由管委会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执行落实领导小组的战略决议与重大事项。

2.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365娱乐场体育投注管委会、南海高新区管委会、狮山镇人民政府实现一体化办公,按照“精简、高效、服务”原则,对合署办公机构进行轻型化设置。减少管理层级与中间环节,压缩职能机构,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组织上下各层次、横向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网络机制,使信息、知识和经验的充分共享;建立临时性机构解决非经常性问题,适时设计弹性化的工作制度;坚持政务服务创新,推行“一站式”办公、项目审批代办制服务、“一个窗口对外”、“首问负责”、“限时答复”等制度,不断优化政务环境。

3.组建高新区开发公司

理清开发公司与高新区管委会的权责,开发公司作为南海高新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的主体,南海高新区的国有资产管理、高新区土地及房产开发、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及高科技投资等均由开发公司统一运作。

   (二)推进市级简政放权

1.增大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

365娱乐场体育投注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正处级派出机构,逐步争取增大在规划、建设、土地、财政、工商税务、项目审批、劳动人事、进出口业务等方面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权限,赋予更多自主决策权,规避向镇、区、市层层审批,从而推进园区平台建设及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园区事项、园区办结”的原则,制定行政经济管理权限目录,高新区与市直部门做好权限交接工作以及指导工作,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时建立健全各相关工作制度,保证权限下放顺利进行。

2.加快落实一级财政管理

佛山市委、市政府赋予了365娱乐场体育投注核心园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权限,给予365娱乐场体育投注核心园区更大的改革与发展空间。365娱乐场体育投注享有一级财政管理权限,需尽快明确资金来源,做实一级财政。

   (三)理顺园区内外关系

1.推进园镇(狮山)间高效融合

加速园镇融合,实现经济事务、社会事务管理的错位分工,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局面。项目引进、土地管理、园区规划等经济事务管理依托南海高新区管委会,由新成立组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局、国土规划局等六大部门负责;园区社会事务管理依托社会工作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市场安全监管局等狮山镇原社会管理、民生部门。实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狮山镇内相应的社会、民生事务管理的财政资金从南海高新区财税收入中列支。

2.实现南海高新区内各镇街经济管理的统一

结合“大狮山”行政区划调整,逐步实现南海高新区内的经济管理统一,做到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基础设施标准、统一产业布局与统一入园条件。高新区管委会在各专业园设立公司化运营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南海高新区内的专业园,各园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仍由原镇街负责。保证园镇利益合理分配,制定明晰的税收分成机制,避免利益纠葛阻碍园区发展。

3.推动南海高新区与三水园高效对接

推动核心园区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三水园管委会负责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园区财政、税收管理等;南海高新区管委会主要从政策法规、业务指导、监督协调、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等方面实施宏观管理。发挥三水园土地储备充足和区位优势,以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共荣并进为突破口,做好规划上的沟通配合,加快兴业路北延线、一汽大众铁路专线等项目建设,协调处理两区交接部位征地、拆迁等问题,能够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形成发展合力,将三水园建设成为南海高新区的协同发展区。

4.跨区域协调发展三大功能园

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采取“分园独立管理”的模式,南海高新区重点与功能园建立常态协调会商机制,推进园区间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和错位发展。产业层面,注重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特色化,规避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和产业上的同质化竞争;资源层面,各功能园依托南海高新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针对性提升专业创新服务能力,实现园区间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无障碍流动和共享;政策层面,各功能园区享有南海高新区同样的优惠政策。

   (四)推进社会化治理

1.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组建由国内外知名人士、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带头人、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知名企业家、有关部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区内知名人士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不涉及高新区领导小组成员),形成长效咨询决策机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制定高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引进项目的前期论证,城区和产业的发展规划等。

2.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园区管理

推进政府由“服务提供者”向“服务组织者”转变。搭建政府与区内企业、研发机构及高端人才的沟通桥梁,吸纳园区内大企业中高层领导到管委会相关部门挂职,落实《关于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积极培育发展产业类、科技类、人才类社会组织;加大专业管理团队引进力度,实现孵化加速载体的专业化运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发展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社会中介组织,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

   (五)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1.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创新用人机制,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员聘任聘用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年度测评、末位淘汰”的任免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健全岗位考评制度,综合设计岗位评价;创新培训制度,开展针对性培训;丰富激励形式,采取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管理者激励等组合方式。

2.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参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核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南海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估办法》;打破传统GDP单一数量指标评价导向,重点突出创新引领能力、中小企业孵化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资源节约利用、服务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加强考核管理,强化目标责任制,制定年度分解计划,对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追踪分析和相应调整,形成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